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 首页 » 新闻动态 » 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基金“热”背后的“冷”思考
来源:本站发布时间:2021-05-03 09:01:07点击次数:1241 次

2020年至今,基金成为被推向风口的“偶像”。

“炒股不如买基金”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同时,我们必须认识到热行情下的冷静思考的重要性。

 

基金“出圈”并非偶然

在知乎平台搜索关键词“基金”,显示相关话题的关注人数是38万余人。庞大的关注数据背后,聚焦着一个共同的疑问:基金为何突然出圈?

时间追溯到一年前。

疫情伊始,全民居家数月,工作停滞,收入成为了最大的不稳定因素。特殊时期下,提高理财及储蓄意识,合理进行个人资产配置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。

疫情期间“宅经济”为各大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机遇,“带货”模式延伸到了金融行业。支付宝平台于2020年5月开放直播功能,吸引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机构入驻,基金行业从此走上直播之路。

在基金关注热度持续升温的同时,行业的规模也在发展壮大。

据数据统计,截止2021年3月,今年成立的基金共计222只,合计募集规模突破7000亿元,相比去年同期新基金募集的3162.15亿元,增长速度大幅加快,基金发行市场也将依旧保持拥挤。

除了基金规模的急速膨胀,新发基金也更向头部基金经理靠拢。

据中信证券《公募基金申赎行为变化解析》研究报告显示,2015年到2020年,资产管理规模前50%的基金经理次年新募集资金规模占比,从49.7%提高到了77.9%。规模越大、业绩越优异的基金经理更易形成市场号召力,从而在新发基金热潮中能募集到更多资金。

同时,私募行业头部化趋势也很明显,百亿以上管理人规模占比持续提升。2020年新晋百亿级私募28家,百亿私募总数达68家,如果计入管理人外币资产,已有多家私募规模过千亿。

无论是当前“日光基”盛行,又或是千亿资金疯抢一个基金的局面,都离不开近几年丰厚的基金收益,股票型公募基金指数更是创下十年新高。

因此,资本市场的上行发展趋势下,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加上流量的力量,基金“出圈”是必然。

 

基金“出圈”是把双刃剑

基金的大热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。

90后成为基民主要群体,是此次“出圈”背后最显著的特征。

线上基金销售火爆,为90后这一互联网群体提供了购买基金的通道。新基民的大量入场增量资金的注入,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。同时,理财方向聚焦基金,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股票市场去散户化的进程,推动国家的投资市场走向成熟。

然而,基金“热”背后,也暗藏隐患。虽然购买门槛变得更低了,但新入市买基金的投资者显然还缺少独立的判断和明确的风险意识。

大量投资者的狂热进场也让市场面临着波动增大的风险。很多投资者对基金知识一知半解,盲目跟风追热点。公募基金本来是践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产品,但又有多少人用指数基金、ETF、行业基金进行短线投机呢?

另外,“基金饭圈化”的现象也值得关注。基金火热后,明星基金经理受到了大力追捧,微博上出现了“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”“景顺长城刘彦春全球后援会”等账号。

基金经理的资质往往是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可以投资的重要衡量标准。而不同的基金经理擅长领域各有不同:有的喜欢深研公司,集中持股;有的喜欢讲求性价比,均衡配置。个人投资者应对机构投资者的资质进行详细的考量后,结合自身的投资收益预期,以及投资风险承受能力,从理性维度对基金投资做出判断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基金经理。

 

投资教育需要多方发力

基金“热”现象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,以及居民投资理财概念的提升,但其中反映的问题也需要各方重视。

在微博搜索基金话题的相关讨论,某些基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一些“规律”,比如“一上热搜必大跌”“指导基金经理如何持仓”等。这一现象反映出的现状是,大多数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,只是凭借个人判断,主观性很大。因此,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理财前需要了解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,同时提高风险意识,理性做出投资判断。

同时,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,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投资者教育的重视程度。从投资者的需求出发,通过形式各样的投教活动,优化投教内容。循序渐进地帮助投资者构建相应知识体系;基于不同特征群体,结合差异化的投教方式方法,针对性投放教育内容;基于市场、监管等动态变化,及时性地进行分析解读,如在基金市场持续下跌背景下,通过直播等形式的市场分析及讲解,缓解投资者的焦虑情绪。

当前基金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工作一直不遗余力,法治和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投资者自身、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发力,不仅维持了基金的“热”度,更为基金市场铺垫一条更为长远的发展之路。